close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暢銷雜誌2017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簡述: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寶島少年2010第5期 ![]() |
V JUMP 2月號2010 ![]() |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特別附錄】
「地球上最後50個美麗祕境PART2」特刊乙本
◎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以上贈品圖片為提供廠商的廣告示意圖,僅供客戶參考,實品以雜誌社出貨為準
◎隨書贈品將與雜誌包裝於封套中,購物車不再顯示贈品訊息。敬請留意!
◆寄生傀儡師
世上真有失了魂魄的殭屍瓢蟲?這可不是科幻情節,而是宿主被寄生蟲控制的真實故事。
目睹瓢蟲變殭屍,是讓人既驚異又悲傷的事。但這邪門的畫面可不是編劇杜撰出來的。在北美許多地方的後院、空地、田地和長著野花的原野上,都有瓢蟲被胡蜂變成殭屍保鑣。而且瓢蟲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科學家發現,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極多的宿主物種身上,從昆蟲、魚類到哺乳動物都有。牠們努力服侍寄生蟲,即使必須像飛蛾撲火般自我毀滅也一樣。在整個自然界,同一個問題一再浮現:一個生物怎麼會竭盡所能地保護其加害者,而不是捍衛自己的生命?而突變與天擇又是究竟如何造就了這類令人毛骨悚然的力量?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提出的一個概念,有助於我們思考這個問題。他主張,基因演化是為了更成功地自我複製。我們的身體對我們來說也許很重要,但對我們的基因而言,身體只不過是個載具而已,為的是將基因完好地傳給下一代。構成你我的整套基因稱為基因型。而基因型為了自我複製而創造出來的身體部位與功能的總和──也就是你和我──則稱為表現型。道金斯認為表現型不限於身體特徵,也包括了基因所引發的行為。而倘若一個基因的力量可以延伸到能夠改變物質世界,那麼它是否也能被延伸來操弄其他生物?道金斯認為可以,並指出寄生蟲就是最好的例子。寄生蟲控制宿主行為的能力就寫在牠的基因裡。如果其中一個基因突變了,宿主的行為也會改變。
◆高山上的悲歌
2014年4月18日清晨,一大塊冰塊從聖母峰西側山肩崩落,釀成當地有史以來死傷最慘重的山難,也讓聖母峰陷入最黑暗的一天。這場雪崩奪走了16名雪巴族高山工人的性命,對許多家庭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的勞工問題更因此浮上枱面。雪巴人冒著生命危險協助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攀登聖母峰,也為尼泊爾帶來大筆進帳,但政府卻沒有給他們相應的保障。悲傷的雪巴人憤而罷工,並且向政府提出13項要求,為高山工人及他們的家人爭取更多權益。許多人注意到,年輕一代的雪巴嚮導和工人擁有一股以前沒有的自信。然而他們卻被某些人貼上了「好戰分子」的標籤。一位登山公司創辦人指出,這些年輕人更清楚自己的權利。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坦率地表達心聲。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有所認識,也知道政府從登山許可證收入中賺了多少錢,回饋給他們的又有多微薄。他們不應該被貼上派系標籤,因為他們不是什麼新派系,而是年輕的一代。雪巴人為了生存而在高山上搏命,並且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面對奪走許多同胞性命、威脅許多家庭的聖母峰與未知的未來,他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岡貝家族相冊
珍?古德在慶祝80歲生日之際回顧專業生涯,以及她因此而認識的許多令人難忘的黑猩猩。
2014年4月3日是珍?古德的80歲生日。她那招牌的金髮馬尾已經灰白,但淡褐色的眼珠仍因為她的聰慧、狡黠的幽默感與強烈的奉獻精神而閃耀。我和珍因為坦尚尼亞岡貝黑猩猩研究的50週年紀念而展開對話,今年我們又在《國家地理》雜誌的邀請下重啟話題,一同翻閱阿努普?夏的攝影作品、細數珍的回憶。她的黑猩猩研究工作始於1960年7月,幾個月內她就和幾隻黑猩猩建立起關係。她不久就有了三個重大發現:黑猩猩會使用工具、黑猩猩會製作工具、黑猩猩是也會吃肉的捕食者。她也開始察覺黑猩猩之間的個別差異可以很大,各自擁有獨特的性格特徵。接著在1962年,她暫時放下工作,到劍橋大學攻讀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本篇章就是這場對話的訪談記錄。
◆肉食者的抉擇
不健康。營養。殘忍。美味。無法永續。大塊吃肉的過癮。不同的觀點與立場,讓美國的牛肉論戰更形複雜。
全球對所有肉品的需求都在上升中,而我們要如何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對抗氣候變遷的同時,滿足對肉品的需求?近來常見的一個論點是,已開發國家的民眾應該減少肉類攝取量、以雞肉取代牛肉,如果非吃牛肉不可,就吃草食飼養的牛。但是,富裕國家的人民少吃牛肉就可以幫助餵飽這個世界嗎?至少從1971年起就有人主張以穀物餵養動物是浪費之舉,特別是牛肉,因為每生產一公斤牛肉所需要的穀物是生產一公斤雞肉的四倍。而大規模牛肉生產業的批評者也說,這個產業導致氣候暖化、浪費原本可餵養更多人的土地,並且造成珍貴水資源的汙染和浪費。不只如此,數百萬隻牛因此在禁錮中度過悲慘的一生,提早結束生命。而大多數人對於吃下去的牛肉到底怎麼來的卻都不甚了解。然而,少吃牛肉可能對全球暖化有重要影響的概念是有問題的。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去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結論指出,牛肉生產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量的6%。但是就算全世界都不吃牛肉,減少的排放量也不會達到6%,因為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排放量是來自種植和運送穀物飼料時所使用的肥料及化石燃料。少吃牛肉對大部分人都有益無害,這點無庸置疑。不過,這樣做對我們或這個星球究竟有多少好處,則還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
◆北非猴影
既活潑又沉靜,既凶悍又怕生,深受喜愛卻也備受威脅──牠們是絕無僅有的北非獼猴。
集眾多特色於一身的北非獼猴,是非洲大陸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除了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也是唯一生活在亞洲之外的獼猴。曾有其他的獼猴物種分布於東亞到西北非一帶,但只有北非獼猴捱過生態變遷,在非洲存活下來。然而,讓牠們獨樹一幟的不只是地理因素。這些獼猴沒有尾巴,體型和兩三歲的小孩差不多,有著薑黃色的濃厚毛皮和伶俐慧黠的眼睛,長久以來總受到旅人的覬覦和獵捕。近年來,非法伐木讓這些瀕危獼猴棲身的森林備受威脅,過度放牧也損害了這裡提供獼猴豐富食物來源的灌木叢。北非獼猴的棲地日漸縮減,僅剩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境內森林的幾個小區塊,在直布羅陀則有半野生的族群。不幸的是,這些獼猴依然對外來者吸引力十足。保育人士估計,走私者每年從摩洛哥盜走約300隻獼猴寶寶,以供應歐洲日益蓬勃的寵物市場,嚴重傷害獼猴族群的存續。這些瀕危的獼猴目前只剩6000隻,其中4000至5000隻生活在摩洛哥。
附加商品
★歡慶週年,買一送一★
?買11月號即贈最新旅遊特刊「地球上最後50個美麗祕境」PART2。
?全套系列共三本,請密切鎖定10月~12月號。
《地球上最後50個美麗祕境》特刊簡介
全系列共分成三個Part
Part 1:溫帶地區、乾燥地帶
Part 2:乾燥地帶、海岸地帶、赤道地帶
Part 3:赤道地帶、極區地帶
特刊內容:
洗去塵俗的絕美之境
隨著地球上的人類開發愈來愈密集,人跡未至的美麗角落也愈來愈少。但這些純淨的地方可以洗滌和振奮我們的心靈,因此國家地理學會致力於透過雜誌、書籍、電影與電視節目,將這些令人讚嘆的景色呈現在閱聽大眾面前。
學會自1888年成立以來,始終集中心力於探索各種偉大地貌與創新想法,而且這樣的題材永遠不虞匱乏。在接下來的頁面中,我們將帶著各位旅人前往中國雲南省,在翻天覆地的地質變化後,那裡就像時光停駐的孤島;還有委內瑞拉的平頂山,那兒陡峭的山壁激發了著名小說家的靈感,幻想有恐龍住在那裡;前往酷熱與濃密叢林讓人類難以進入的恩多奇森林,還有因為嚴寒而同樣令人卻步的南極半島。
我們將地球分為五區,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區獨享所有美景。無論是溫帶、赤道帶、乾燥區、極地或海岸地帶,每一種地域都擁有純淨的角落,提醒我們地球上仍有讓人驚奇的美景存在。
在每個章節中,我們都為讀者提供了體驗這些地區的方式,以及該如何幫助它們保持原貌的建議,唯有如此,這些美景才能永遠洗滌並振奮地球居民的心靈。
momo購物網折價券
聖母峰雪崩之後
4月18日清晨,一群雪巴族與其他尼泊爾籍的登山嚮導啟程穿越坤布冰瀑,這片迷宮般錯綜複雜的冰峰與冰隙極不穩定,是聖母峰基地營與峰頂間最危險的一段路程。此時,在一行人上方大約300公尺的地方,重量估計達1400萬公斤的一條懸冰川發生移動,轟然往山下墜落,沿途夾帶更多冰雪與石塊。16人就此喪命,埋葬在大小有如卡車的巨大冰塊下。另有十數人受傷。這是聖母峰登山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山難。
本刊特約撰述奇普.布朗過去大半年來與攝影師艾倫.休伊一起深入聖母峰地區的雪巴人村落採訪,並在〈高山上的悲歌〉(22頁)中重新訴說了這場悲劇。他也從失去父親的孩子人數(28人)、腰斬的登山季,以及聖母峰上或許將永遠改變的登山模式與政策,評估這次山難的長遠影響。
「這群勞工被浪漫化了,某種程度上也同時被剝削了,」布朗在談及一百多年來協助登山者攻頂的雪巴人時指出。「然而這次意外的規模之大,將使得現行方式中的種種不合理之處無法再被忽視。」深受這次悲劇觸動的休伊與人共同發起為雪巴人募款的義舉,透過銷售13位攝影師的聖母峰攝影作品,募得超過45萬美金(約台幣1350萬)。〈高山上的悲歌〉是國家地理針對聖母峰山難的最新報導。我們在山難發生兩天後就
於中文官方網站(ngtaiwan.com)發布了消息,5月間並於網站上刊登後續報導(〈聖母峰雪崩過後:中國女子率先登頂〉)。英文官網亦持續關注這個議題,讀者可至nationalgeographic.com/sherpas閱讀布朗與休伊共同採訪、以雪巴人文化為主題的報導。出現在本期雜誌的篇章,是我們最不願意訴說的一則故事,但對於這場餘波至今未息的悲劇,這個故事是重要的,也是我們必須以最深入而人性的方式去了解的。
商品訊息簡述: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大石國際
- 出刊日:2014/10/31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11月2014第156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